公摊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的简称,它与套内建筑面积之和构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积。公摊面积=以单元(楼栋)为单位,以各套内使用面积占使用面积总和的比率来分摊所有外墙、楼电梯门厅走道等公共交通、设备用房、配套物业与公共活动用房等专属非商用公共空间的面积。
楼层越高,公摊越大
公摊率的大小与建筑类型、配套设施等很多因素有关。公摊面积中,占最大比例的当属单元同层各户公用的楼梯、电梯、走道、交通厅、消防前室、设备管线井(间)等。
按照我国现行的住宅设计规范,7到11层的住宅每单元可以设置一部楼梯和一部电梯;12到18层,还要增设一部消防电梯和封闭的消防楼梯前室;18层以上,则每个单元至少要设置两部电梯、两部楼梯以及各自分开的消防楼梯前室。由此可见,楼层越高,用于公共交通的公摊面积就越大。
公摊并非越小越好
公摊越小越好,这陷入了一个认识误区。其实,公摊率过高,购房者会觉得房子物不所值,但如果过度追求低公摊率,则会伤害到住宅品质。
现在很多楼盘为了打造品质感,都设计了独立的单元门厅,面积10到20平方,提升公摊率0.5到1%;地下人防、设备用房、配套物业管理用房、居民活动用房等,提升公摊率13%。项目太小,若要一味控制公摊率,只有减小配套规模,如缩减电梯等,这样会影响住宅品质。
现在的住宅普遍讲究外墙表皮的凸凹变化和外飘窗、阳台、空中花园的运用,用于屋顶造型的空间、底层及商业用房等采用干挂大理石墙柱面等做法,都会增加外墙的厚度和延展长度,相应的会增加公摊面积。如果是自住,购房者不应过分追求低公摊率。